|
#自闭症#
在之前的文章里,提到过“家庭陪伴两年多,为何没有进步呢”?孤独症咨询https://www.wucailu.com/zzzx“五彩鹿”作为自闭症康复、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,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、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。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“ABA康复训练法”作为指导,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、交流的正确行为,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,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。
最近,有家长在群里再次询问:感觉自己陪伴了很久,自闭症孩子却进步很慢。
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持续看见的课题,我们一起再来探究一下。
【1】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
首先,永远记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我们的孩子不是养殖场里批量生产的动物,而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个灵魂个体。
并不是所有的花,都必须在春天开放。
家长要多点耐心,多点恒心,多点爱心。
【2】放下“摘果子”的心态
很多家庭系统里,存在着这样的模式:比如爸爸不带孩子或者带的很少,却喜欢对妈妈的带养方式和带养过程“指点江山”。
这种模式,往往会间接造成孩子的发展缓慢。
因为父母二人要么明着“拉锯”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系统里弥漫的压力。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爱自己,爸爸妈妈爱的是他们两个人“谁更正确”。
要么妈妈明面上配合爸爸的权威,却在带孩子时不由自主地,把爸爸传导的压力,投射到孩子身上。
爸爸的本意也许是希望“帮助”妈妈,进而帮助孩子,最后呢,却害了孩子。
爸爸这种做法,明显带有“摘果子”的心态。也就是不去努力耕耘,不去浇水施肥,只等着果子熟了,自己摘下来,然后告诉自己“我的功劳真是大”,“我成功了”。
而事实呢?摘果子的心态往往是个剧情,最后的“成功幻想”迟迟不见踪影。
所以建议这样的家庭系统里,爸爸能够真切地看清真相,还给妈妈带养的权力。爸爸去做妈妈的容器,而不是成为妈妈的“司令官”,也不是个“监督员”。当妈妈感受到无助和无力时,爸爸能够看见并给予承接,让妈妈的情绪得以转化,然后继续滋养孩子。
当然,如果爸爸暂时做不到“容器”,那么,请先守住边界,不去多嘴。
又或者,爸爸实在忍不住想插手插嘴,那么请你回归家庭,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,去实现真正的“自我成功”。
在此之前,作为妈妈,请先让自己,成为自己的容器。
【3】陪伴方式的表里如一
最后还是要提一下陪伴的方式。
一部分父母口口声声“家庭陪伴”,可连孩子真正的兴趣都不知道是什么,还在和孩子的一些表面行为作斗争。——这不能算是“家庭陪伴”,这只是把家庭变成了一个机构而已。
还有父母凡事必谈“爱与自由”,可连孩子“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衣、自由奔跑”的权力都还紧紧攥在父母的手里。——这不是爱与自由,这是高压控制,这是情感剥夺。
【结语】
孩子的发展缓慢是个信号,是父母再次向内看,重新审视自己带养方式的信号。
从机构回归家庭,不代表一劳永逸。认识了“爱与自由“,不代表我们真的看到了孩子的心灵需求。
请父母持续地看见自己,看见孩子。因为,孩子的所谓缓慢,就是无声的呼唤爱。
举报/反馈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