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孤独症的治疗重点为早期长程!康复训练后,言语能力明显提升2024/1/13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8|回复: 0
发表于 2024-1-13 15:36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(声明: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,为了保护患者隐私,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)自闭治疗学校排行https://www.wucailu.com/zlfa“五彩鹿”作为自闭症康复、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,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、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。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“ABA康复训练法”作为指导,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、交流的正确行为,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,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。


  【基本信息】女,3岁9月

  【疾病类型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

  【治疗医院】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渭南分院(三甲)

  【治疗方案】综合康复治疗,包括言语训练、认知功能训练、引导式教育训练、行为矫正治疗、感觉统合训练、低频脉冲治疗等。同时以中医“醒脑开窍”为治则,给予头皮针、普通针刺及隔物灸治疗

  【治疗周期】住院治疗4月,出院后坚持日常康复训练

  【治疗效果】经康复治疗+中医治疗后,患者社交及言语能力较前明显提升一、初识患者

  第一次看见患儿是在门诊,由患儿母亲牵着进来,患儿母亲表情焦虑,告诉我患儿已经三岁多了,还是不能像同龄儿一样与他人交流,反复、急切的询问我怎么办,能不能治好。我耐心的安抚患儿母亲,让她放松,经过我的详细询问后得知:患儿1岁时可以叫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,2岁时却只能简单发音叫“爸爸”,叫她的名字也不会做出反应,不和人进行眼神对视,但这时患儿家属未引起重视。

  患儿3岁9月时不能言语,喜欢独处,不主动与人交流,这时家属们才引起重视,带患儿去外院就诊,完善头颅MRI、脑电图检查、铜蓝蛋白检查、有机酸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。对患者进行智力发育评估提示各项指标低于正常同龄儿,儿童孤独症评定结果34分,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113分,诊断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,遂给予口服营养脑细胞药物(具体药物不详)及行为矫正(具体不详)等治疗,1月后患儿的病情较前无明显变化,遂出院自行在家引导。

  现患儿反应迟钝,不与人交流,不能用言语表达意愿,为求进一步治疗,故来我门诊就诊。我对患儿进行了查体,发现患儿发育落后,营养中等,反应较迟钝,言语不能,社交障碍,主动意识、理解能力、认知能力、判断力差,计算力无,注意不集中,对周围环境无注视,兴趣狭窄,喜欢摇手。四肢肌力、肌张力正常,双侧肱二头肌反射(++),双侧桡骨膜反射(++),双侧膝腱反射(++),双侧Babinski征(-)。我考虑初步诊断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”,将她收入我科住院治疗。二、治疗过程

  患儿入院后,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因,我为患儿完善了相关检查,完善血常规、电解质、肝肾功、凝血功能、大小便常规、头颅MRI等均未见明显异常。完善《0-6岁儿童发育检查报告(Gese11)》、《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(ABC)》等相关检查,检查结果示患者有中度孤独症征象。

  结合患者的症状、体征及检查将,目前可诊断患儿为儿童孤独症。针对其病情,我决定予以患者康复训练以提高注意力及安坐能力,改善其社交障碍,继而提高患儿言语及生活自理能力为主,故给予言语训练、认知功能训练,引导式教育训练、行为矫正治疗、感觉统合训练、低频脉冲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。同时以中医针灸“醒脑开窍”为治则,给予患儿头皮针、普通针刺及隔物灸(百会穴)治疗,针刺处方如下:主穴:内关、神门、悬钟、涌泉;配穴:脾俞、心俞、三阴交、濂泉;头皮针:百会、四神针、定神针、智三针、顶颞前斜线下2/5、语言二区、脑户。

  在治疗的期间,我嘱咐患者家属要引导患儿与人交流意识,注意看护患儿,防止跌伤、烫伤、自伤、走失等危险情况发生。三、患者在治疗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

  1、治疗上:家长要深入、全面的参与康复治疗过程,不能只依靠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,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坚持科学训练,改善预后。

  2、日常生活中:父母应鼓励患儿自主完善日常活动,并督促其进行生活自理、社交等技能训练,并科学制定患儿饮食,增强患儿体质,促进发育。

  3、病情监测:因孤独症患儿的特殊性,父母应监测患儿自伤、攻击等风险,并监测患儿日常的睡眠、饮食、躯体不适等情况,并注意患儿日常情绪变化。

  四、患者的治疗效果

  经过四个多月的住院治疗,患儿的社交及言语能力较前明显提升,能主动与人交流,刻板行为较前减少,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也有所增加,复查《0-6岁儿童发育检查报告(Gese11)》后,提示患儿各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,遂予以办理出院,并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,定期复查。

  五、医生感悟

  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以男孩多见。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0-6岁精神残疾(含多重)儿童占0-6岁儿童总数的1.10‰,约为11.1万人,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.9%,约为4.1万人。

 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重点为早期长程,即对患儿应当早期诊断、早期干预、长期治疗,其中强调每日干预。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当及早进行教育干预。孤独症患儿大部分在3岁以前就可以出现相应的表现,本例患儿也是如此,但当患儿出现症状时家长并未引起重视,导致患儿症状逐渐加重,治疗难度也逐渐增加。

  近年来,随着医学上对该病诊断能力、早期干预、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,孤独症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,部分孤独症患者经早期治疗后,认知水平、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可以接近正常水平,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,如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人,不爱主动交流,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,兴趣单一等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,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活及社交能力等缺陷。

  姓名:郭晓成

  单位: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渭南分院

  科室:儿科神经康复科

  职称:主治医师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绿色生活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这个不能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关于我们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绿水生活1122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    ( 闽ICP备2023009016号-4 )